心百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招揽天下贤才,三国之董卓,心百川,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协听之,陷入沉思。虽其年幼,然亦知朝廷如今之话语权,大半在袁隗与董卓之手。若自己拉拢皇叔刘虞,或可制衡此二人。董卓为压制袁隗而拉拢刘虞,此招是智是愚,实难定论。袁隗与董卓见刘协思索,皆面色凝重。董卓冷哼一声,道:“陛下如不同意,就当臣未曾言说。”袁隗见状,缓了口气。刘协思索片刻,终下定决心,道:“好,就依爱卿所言。拟旨……封幽州刺史刘虞为幽州牧,兼太尉一职!”袁隗闻之,脸色铁青,怒视董卓,眼中似欲喷出火来。董卓则瞟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

朝廷散朝之后,袁隗气冲冲地大步离去,其脚步匆匆,衣袂带风,似将满心怒火皆宣泄于这匆匆步履之中。董卓见其背影,呵呵大笑。此时张温走来,拱手行礼。董卓见是张温,上下打量一番,略带嘲讽道:“是张大人啊,数年不见,大人竟如此憔悴,两鬓斑白,往昔风采不复矣。”张温脸色难看,心中明白董卓此乃嘲讽自己,意在报复昔日恩怨。然其深知自己如今已年老力衰,不愿得罪董卓这权势滔天之人,只得强颜欢笑,赔笑道:“我可比不得董公,才短短数年,我便成这般模样,而董公却光彩依旧,威风凛凛。”

董卓闻言,哈哈大笑,其笑声回荡于朝堂之外。他心中知晓张温乃是墙头草,见自己权势日盛,便来恭维讨好。董卓笑道:“张大人今日前来,可是有事?”张温笑道:“也别无他事,只是忆起昔日与董公并肩作战之时,心中感慨,颇为回念。”董卓笑道:“哈哈,张大人一提及往昔,吾亦有些许怀念。当日张大人乃是吾之上司,如今你我又同朝为官,共事于殿上,真可谓世事无常啊。”张温呵呵笑道:“吾已年老,不及董公壮志雄心。”

董卓听出其言外之意,乃是向自己服软,表明自己已老迈,对其再无威胁,望其莫要针对。董卓亦明白,对待此等之人,实无需过多为难。既然其已服软,便放过他吧。董卓呵呵笑着,伸手拍打张温肩膀,道:“张大人,汝为官多年,经验丰富,怎可轻言放弃?依吾看,大人当谋取三公之位,方可心满意足。”

张温惶恐不安,连忙摆手道:“董公莫要玩笑,吾已入九卿,三公之位如今实不敢奢望。”董卓笑道:“有老夫在,尔何须惧怕?不过日后如何,且看张大人之表现了……”张温心中明白,这是董卓在拉拢自己,然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董卓拍拍他肩膀后离去,张温抬手摸了摸头上冷汗,长舒一口气。

几日后,远在幽州的刘虞接到圣旨,心中大惊,只觉此事不可思议。其心中明白,此乃董卓为其加封,然其为人谦逊,又深知自身处境,遂上书朝廷,言辞恳切:“臣刘虞,才疏学浅,何德何能配享太尉之职?臣只愿为陛下守住幽州,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定,实不敢受此高位。”汉献帝刘协见其上书,心中颇为失望,于是刘协决定给董卓加封,让他与袁隗去斗,一文一武两败俱伤最好。

又过几日,董卓被加封为太尉,且赐节,加斧钺。董卓遂向刘协推举张温为司空,张温虽诚惶诚恐,然亦不敢违抗,只得接受下来。袁隗得知此事,对董卓与张温极为气愤,然亦无可奈何。

董卓为巩固自身势力,宴请朝中大臣至府中。是日,董府张灯结彩,盛宴以待。然袁隗未赴宴,司徒黄皖、司空张温、郑泰等皆前来。黄皖于席间趁机向董卓提议:“董公,如今天下士人受党锢之祸迫害严重,若董公能为天下士人平反,士人必对董公感激涕零,公之威望亦将更盛。”董卓心中思忖,此乃收买人心之举,于己有利,遂点头道:“黄大人所言甚是,吾亦有此想法。”

次日,董卓上书皇帝刘协,表示撤销党锢之祸带来的士人之罪。刘协允准。于是,那些被迫害的士人皆免罪。其中有些人对董卓感恩戴德,然仍有以袁隗为首之部分士族,对董卓心怀敌意,不肯亲近。董卓亦不在意,只一心招揽学士入府为幕僚。

董卓听闻大学士蔡邕才华横溢,心生仰慕,遂决定亲自上门拜访。蔡邕于府中,正于书房内读书。其年约中年,面容清瘦,目光深邃而睿智,一袭青衫,更显儒雅气质。颔下蓄有短须,随风而动,颇有几分仙风道骨。董卓携厚礼而至,蔡邕闻之,不敢不迎。董卓见蔡邕,满脸堆笑,拱手道:“蔡先生,久仰大名。吾今日特来拜访,望先生能入吾府中,为吾之幕僚,助吾成就大业。”蔡邕心中虽有不愿,然亦不敢违抗,只得恭敬道:“承蒙董公厚爱,邕岂敢不从。”自此,蔡邕便成为董府幕僚代表,于董卓麾下效力,然其心中亦对这乱世之局势,充满忧虑与无奈。

董卓于京城之中,凭借权谋手段,或拉拢,或打压,于这风雨飘摇之东汉朝堂,掀起阵阵风云,而其最终之命运,亦在这权谋争斗之漩涡中,渐渐走向未知之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人人垃圾场,开局捡到圣人法宝

青连剑尊

隋唐之我为混世魔王

长青余

从小开始的青梅竹马

叶夜未冕

凡人仙鼎!

白凰的屠冥

修仙界交口称赞的仙子她没有道德

未亲眉宇

来生!不来了!

无心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