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梅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章 美女爱俊男,村官好当不好当,我就是梅人,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群民工在砌安置房。几个搬迁户主与新民在工地。
一老农:“书记,这五十平米真就像一间猪楼,我们怎么住?还是住我们的老屋,这修起了,我都是不得来。”
另一老农:“书记,这虽然是好事,我们住到这里来,菜园地都没有,以后是不是给我们发工资吃商品粮?”
新民:“这你们又符合政策要搬,脱贫攻坚是大政策,我不可能就答应你不搬,住在原地方。这房子小的问题,我想你先搬来。每个房的后面,我都留些空间,看以后能否自己拿钱修个厨房,猪楼什么的。我也没权利乱表态,既要为岩头也要为水。”
一老农:“那我们的菜园地呢?将来还是要喂猪喂鸡,这也没地方。”
新民:“先住来了,一切就会有办法。菜园地,这学校后面有一块学农基地,是集体的,给你们每个人划分一块。”
另一老农:“这政策是好,可没想周到,在这住真是不方便。”
另一妇女:“金窝银窝还是不如自己的狗窝。”
新民:“等搬迁的时候,我们开一个会,针对大家的困难,我们一定会有好的办法。这十月份要搬进新屋,年底上面验收,希望大家理解支持。”
茶厂,新民走进茶厂。杨娜马上迎上去:“王书记,你来、来找我的吗?”“不是,和李总谈建茶文化公园的事。”杨娜:“那你到李总办公室坐。李总去车间了,一会儿就来。我给你去倒茶。”
新民走进智勇办公室。曾蕾过来:“王书记,智勇等会儿来。我想和你说个事儿。”
新民:“好呀,您说。”
杨娜进来:“王书记,你喝茶。”
“好,你放那儿。”
杨娜把茶杯递给新民,没有放在桌上。新民只好去接,杨娜把茶杯握住不松,两眼直盯新民。新民脸一红,使劲才把茶杯接过来。曾蕾看到了这一幕。
曾蕾:“小杨,你先出去一下,我和王书记说个事儿。你去找找李总,让他好早点过来。”
曾蕾:“王书记,这智勇要建茶文化公园,事的确是好事儿,可我觉得还不是时候。这茶厂的情况你也清楚,还有大笔贷款,每月利息都要几万元。这茶叶虽然天天在做,收益还是不大,整个的利润基本上是保公司的运转。所以你与智勇说说,他准听你的。”
新民:“我正准备和他说此事。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曾蕾:“我们还是要现实一点,花几百万修这专家楼就是有点脱离实际。真招专家来是要给钱的。他们也不是一点钱请得来的。现在就空在这里了。”
新民:“这企业有必要提升内在的东西。比如茶叶,要提升品质,加大宣传,而今市场竞争激烈,怎么杀出一条宽广的路子,很重要,也很必要。”
智勇过来。智勇:“班长,你那安置房进展没问题吧?需不需要先期投资?如果要钱,可以先在我这账上借支一些。”
曾蕾:“你只知道说,又不去看看账,你的账上整个流动资金不足六万块钱,这马上又要发工资交电费了,还差六万呢。”
智勇:“是吗?”
新民:“我知道你也不容易,只埋头拉车,不问前程。才曾蕾给我说,这茶文化公园的事,是否可以缓一缓?主要是资金上有难度。”
智勇有点沉不住气:“这办事还得依我的。我一路走来,没有什么事,是拿着钱去办的,都是办着办着就有钱了。这你在政界上干了这么久,也知道套路。上面喊做的事,你就要大胆去做。上面一个劲儿喊乡村振兴,打造城乡一体化,建全区域旅游,这可是大好机会。无论是自己拿钱,还是找上面喊钱,是发展方向。你看电视中,赵本山的《刘老根》,一个老板把什么都没有的穷地方整得那么好,我这还有上万亩的茶园,青山绿地,高山氧吧,怎么会搞不出名堂来呢。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这茶文化公园,把全国茶叶的起源,各种茶叶的样品,传承人以及传承工艺集中到我这里,该是多好的事情。”
新民:“你的想法很好,我也给你支持。只是要资金。”
曾蕾:“人家《刘老根》是电视,是演出来的。你现实生活中在哪里去找刘老根。”
智勇:“我就要做一个真正的刘老根。班长,你看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有茶园,有茶厂,有车间,还有专家楼,可以用一部分作为产品陈列馆,我只要建一个大牌楼,先把‘中国茶文化公园’的牌子竖起来,再征集全国各地的茶商来,我给他一个窗口,由他摆产品,由他做文化宣传,我最多管几餐酒饭。你说会要多少资金?倘若有别人抢占先机,我就只有看的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