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初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9章 箫家往事之三,新还珠格格之燕语,闰月初一,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头终需剃,不剃不成头。
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
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那时候,他们给我父亲扣上了叛党的名号,就是因为在我父亲的书房里,发现了写有这首诗的书册,以及,一本所谓的青龙帮的名册。我娘亲每日亲自帮我父亲打扫书房,自然是一眼就认出,那本书册确实是出于我府中,书页尚新,并且早已落满灰尘,说明我父亲根本就没怎么翻动过。一本根本都不怎么看的书,又如何左右得了他的思想呢?至于那个名册,更是无稽之谈,根本都不是我府中之物,只不过是那些官兵赤裸裸的诬陷罢了。但任凭我娘亲如何申辩,也只是徒劳,她一个女流之辈,终究是势单力薄,只能看着那群人将我父亲绑走。”
“这首诗……好像在我朝入关后,就开始在民间流行过,它是一些前朝文人抗拒剃发,创作的顺口溜,从对仗上,严格来说都算不得是诗。我曾协助皇阿玛处理过一些反书案,为了办案方便,查阅资料时就看到过它。只是,它怎么会跟你父亲有关系?感觉从年份上,和你父亲的年龄对不上啊?”永琪不解地问。
“是,就如永琪你所说,这根本就不是我父亲的原创。我父亲游历江湖,本就有收集各种风土人情的喜好,这本书,应该就是在他游历的路上,不知道何时收回来的,他自己甚至早已记不清它的具体来历。如若是叛党,难道不应该是悉心收藏或者日日放在手边随手阅读吗?可惜,皇上,您的官员,并不都如永琪一般细心认真,喜欢查阅历史,哪怕这其中有人是利用这些来栽赃,却仍然没有一个人如永琪一样看出不妥,证明我父亲的清白。我想,父亲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旅途上随意收回来的趣物,竟能最终成为了要他性命的利刃。”回忆之门轰然打开,想起惨死的双亲,箫剑的脸上激动又愤恨地挂上了一抹猩红。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选择。我爹他选择游历江湖、放浪形骸,只是因为他习惯了洒脱,不想受到任何拘束。他的一生,唯一一次甘愿被束缚,便是遇到了我娘亲。他毫不犹豫地愿意被她牵绊,愿意与她携手下半生,建立一个属于他们彼此的家。甚至,他为了给我娘亲和后来的我一个更好的生活,开始沉下心来在家族生意上花更多的心思,虽然他依然不亲自打理,但在他的精心调度和统筹下,我箫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杭州城内,在其他一些城市同样有我们的产业,并且,没有任何一桩是赔钱的营生。皇上,您高高在上,我不知道您是否能了解老百姓的心态,普通百姓所求,无非就是一份安稳的好日子。当自己已经拥有了充满奔头的生活时,放在谁的身上,谁也不会傻到去特意推翻它、只为赌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