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玉陨18
繁花一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1章 玉陨18,千金不换:寡妇带娃王爷求二嫁,繁花一梦,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至三更,京城大理寺的灯火还亮着。
段愁打了个哈欠,又找话聊:“老大,那时你可是当先罢朝不拜八皇子的,为什么八皇子要缉拿百官,却不捉你?而他们都跑了,我们留在京城却不去上朝,也没人来问罪?”
将整理的许多疑点放下,顾清廉决定今日就到此为止,许多关键人物要么是进了皇陵,要么是不知所踪,要么是他根本没资格问,就连事发的现场,他也不能进去勘察…
其实顾清廉自己也不知道,就算他查出真相又如何?难道他还能把罪人绳之以法?
“你记得我们审了多少案子,有多少高官显贵被判处流放吗?”顾清廉问道。
“这…得几十上百个案子了吧?满门抄斩的案子倒是屈指可数。”段愁回忆着。
“流放之地通常与罪臣的出身之地相反,比如籍贯南方的罪臣流放至北方,北方的到南方。”
顾清廉起身放好各类档案,接着说:“如今大夏势力可以大致以南北划分两派,两边的人为表忠心,便不能随意往来,但那些流放的罪臣总有人还有亲朋好友,总有人想照拂一二。”
“而大理寺为三司之一,自是能过问罪人之事,我罢朝是不站南,不跑是不站北,若无关大局,自然没人会揪着一道中间的桥梁不放。”
段愁恍然大悟:“原来以往端王总是送来可以流放,又罪不至死的罪证,是要大理寺起这作用?”
顾清廉提起灯罩的手一顿,若是端王未出意外…
“唉…”轻叹一声,熄灭蜡烛,人死如灯灭。
下值出了大理寺,顾清廉和段愁各自乘车、轿就要打道回府,一匹快马奔来,一个官差急声喊:“顾大人留步!小人有要事相告!”
来人是刑部官差的衣饰,顾清廉便停下。
但未想到,方才苦苦追寻的真相,就直接呈到了眼前!
“淑妃等一干殉葬之人,都无恙出了皇陵!”
“徐公公等贴身太监声称目睹丞相及八皇子在先皇宾天的前夜私入泰阳宫,将所谓传位圣旨放到先皇手边!”
“现下众人都在刑部,兹事体大,刑部尚书请都察院、大理寺的各位大人,都前往刑部,一道查实真相!”
这事着实重大,虽是夜半,刑部大堂也熙熙攘攘!
不仅是三司,还留在京城里数得上号的高官显贵们,宗人府的宗令、兵部尚书等等陆续赶来。
刑部威严的审案大堂,此时更加肃穆。
不过与平日的审案不同,淑妃是得了先皇册封的妃子,而殉葬并非是罪身,相反殉葬在某种程度上视为恩赐和荣誉,尽管没有人想要这种恩赐……总之现在淑妃出了皇陵,按制便该以太妃对待,即便审案,也是坐在一旁的纱帘内,宫女侍奉左右。
主持审案的刑部尚书先对淑妃躬身行礼,待淑妃说了平身后,才温声询问道:“淑妃娘娘,诸位大人还有许多不知前因,可否再叙述一遍,是如何被赐殉葬,又是如何出的皇陵?”
帘后倩影颔首,娓娓道来:“那日,本宫与德妃同被关进冷宫,又过了几日,就有懿旨传来,命我等殉葬…”
“德妃当时便质疑,我等几人都膝下有皇子,无论哪朝哪代都无需殉葬,贤贵妃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下此懿旨?接着,德妃便命那颁旨的汪公公,把懿旨拿来过目。”
“汪公公不给懿旨,反倒唤了身边的几个小的,竟是拿起白绫硬要替德妃自缢…本宫眼看不妙,便劝阻出声,我等曾受陛下圣宠,这般对待我等,就不怕陛下在天有灵,引来天怒?”
“而后汪公公几人心有忌惮,便不再动粗,只是依旧话语威逼,说我等难逃一死,不如随陛下一道宾天,好歹体面些。”
“本宫便应下了,与他们说,意愿殉葬,但要进皇陵活殉…”
这时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声对旁人吩咐:“去翰林院查查,是否有此懿旨留存。”
圣旨、懿旨作为拥有至高权力的文书,通常要在翰林院留底保证真实有效。虽然皇帝有时会绕过这一程序,以下达密旨和一些特殊旨意,但懿旨不在这一范畴,若未留底,甚至可以直接认为无效。
当然,现在要查的这封懿旨,若是留底,就成了罪证。皇后的权力并不凌驾于祖宗法度之上,何况贤贵妃并不是皇后,硬逼有皇嗣的后妃殉葬,显然是越了矩!
“殉葬名册上没有德妃娘娘,送先皇入山陵时,也并未见德妃娘娘在殉葬之列…”太常寺卿出声问,他们的职能与祭祀相关,先皇国丧这种大事,他们也会协同各部一道完成,殉葬的人员他们也是要对一遍的。
当然,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外面的龙争虎斗上,都没有人想起,要去关心后宫那些嫔妃,是以少了个后妃,也无人在意…
淑妃声音柔了几分:“陛下入陵的前夜,七皇子乔装成太监进到冷宫,将德妃接走了。”
这时众臣睁大了眼睛,几个皇子都在守灵之期不知所踪,本以为七皇子是被八皇子暗害了!没想到是早已逃出生天?
“那淑妃可知,七皇子去了何处?”宗人府宗令出声问,现下的局势,七皇子恐怕是没有跃龙之命了,但不论如何也是皇室子孙,总得有个着落。
淑妃摇头:“七皇子问本宫是否一道走时,曾说过会从此隐姓埋名,再也不回京城。”
众臣顿了顿,便明白了七皇子的意思,褚时瑾从此不是褚时瑾,也不想被找到。
“那…淑妃娘娘,怎未与七皇子一道离开?”太常寺卿不解问。
淑妃是真的写了遗书,签字按印,表明意愿活殉的,在先皇大丧入陵前,有多位王公贵女亲口问过,淑妃都是答愿意,而后更是当着百官的面,凤冠霞帔,一步步走进皇陵…
淑妃忽然小声啜泣起来:“若是按制,只有皇后能与陛下在皇陵同眠…所以,虽是殉葬,但能与陛下同寝,本宫是愿意的…”
众臣寂静了一会儿。
虽然那时淑妃口口声声说愿意,但所有人都认为,是贤贵妃一派以五皇子褚时环、九皇子褚时玹的性命相威胁,毕竟母亲愿为孩子而亡,更合常理不是吗?
没想到,淑妃是真的,愿意。
许久,刑部尚书才接着语气恭敬的问询:“那淑妃娘娘,是如何出皇陵的?”
淑妃啜泣着,却又笑了起来,又哭又笑的说:“本宫进了玄宫,正疑惑为何陛下身旁没有为本宫准备棺椁,徐公公便告知本宫,陛下早吩咐过了…”
徐进在大堂中间安静站了许久,此时上前出声,捧出一张字迹:“皇上曾言,生时满耳聒噪,死后应得清净,让殉葬者守百日便可,而后都出去……”
徐进涕泪满面道:“皇上仁心…在病倒之后便将奴才们安排妥当了,让奴才去找修皇陵的工匠,得来皇陵的出路图纸,再备好足够吃食用度,百日后所有人一道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