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落枫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83章 来自内部的刺,迪迦的传说,槭落枫叶,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宇宙这么大,生物这么多,出现什么样的奇奇怪怪,都不值得奇怪。
有句话说的好,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时,说明屋子里已经有一窝蟑螂了。
同样的道理,现在发现一只能够亚光速甚至可能...光速在宇宙中飞行的怪兽,那就说明,很大可能有更多这样的怪兽。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毕竟宇宙这么大,不说河系与河系,就是恒星系之间的距离,都是以光年计,怪兽的飞行速度不够快的话,怕是还没踏出恒星系,就已饿死在路上了。
之前tpc在推进新领域计划时,所遇到的那些个宇宙怪兽,就有专家提出,这些怪兽很大可能存在于柯伊伯带。
原因很简单,依照那些宇宙怪兽的速度,再远一点的话,就很难跨越了。
不说比邻星,就是太阳系的范围就很广阔了,从太阳到冥王星约为五十九亿公里,这距离哪怕是光速,都要五六个小时,光速的十分之一就要五六十个小时,以此类推,那些外形很像是昆虫的宇宙怪兽,速度根本达不到这么快,所需的时间自然更长。
而生物做功是需要耗能的,哪怕是怪兽也不例外,或者说只要生活在这个宇宙中,或多或少都需要给这些宇宙定律个面子。
也因此,一旦在路上耗时太长的话,那就意味着耗能极高,足以把怪兽活活的耗死。
因此,才会推测,在柯伊伯带,应该有宇宙昆虫的巢穴。
之所以,是柯伊伯带而不是小行星带,而是因为在tpc大力推进深空探测后,小行星带就布置了上百个探测卫星,并没有发现宇宙昆虫从此飞出,也因此排除了嫌疑。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言之过早,毕竟贝蒙斯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大家是亲眼看到贝蒙斯坦从这颗小行星里蹦出来,很大可能是一直藏在或者沉睡在小行星里面。
由此可以去想,小行星带这么多的小行星呢,大到几百千米,小到几厘米甚至更小,会不会还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呢?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还是那句话,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时,说明屋子里已经有一窝蟑螂了。
这颗小行星里藏着只怪兽,谁能保证这么多小行星里,没有第二个怪兽藏着呢?
更可怕的是这只怪兽还能以亚光速飞行,一旦对地球发起突袭,就小行星到地球的距离,以光速前进,只需要个十来分钟,就能到达。
这么点时间,这样快的速度,人类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反应。
因为光速领域,对人类来说,还是一片盲区。
了解是相当的少,应对更是没有。
情况不妙了呀。
他们是战斗机,还有迪迦奥特曼在一旁,尚能应对,可要是那些宇宙船,空间站,遇到这样的怪兽该怎么办呢?
喜比刚助想到了很多,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极其的沉重。
深呼吸了一下,才开口道:“马上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给总部,尤其是小行星里隐藏着的怪兽,能够以亚光速,甚至可能光速前进。”
虽然汇报了,也不一定有用,但总比啥也不知道的好。
毕竟怪兽在宇宙中飞行速度能达到光速,虽然有专家提出来过,但毕竟没有见过。
而现在...
终于成为了现实!
对于此,惊讶的不仅仅是超级胜利队,就是迪迦也觉得诧异,贝蒙斯坦在资料里是有能够光速飞行的能力,本以为是设定,没想到玩真的,就这么一振翅,还真在往光速飞。
迪迦都已从实体变为光量子状态,在宇宙中的飞行速度在一路往光速上靠近,但却没有气势如虹的一下子超过贝蒙斯坦,只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短,由此就能得出,虽然迪迦的速度很快,但并没有比贝蒙斯坦快多少。
“这家伙,怎么做到的?”
迪迦喃喃自语的说着,光速飞行可不是说说就行。
首当其冲就是突破相对论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因而带来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质量也无限接近于无穷的‘光障’。
只是这一点,就锁死了用常规手段来突破光速的可能。
因为无限就意味着只要宇宙是有限,那么把整个宇宙都塞进动力炉融了,都不够突破音速的。
奥特曼能够光速飞行是因为本身光量子化,变为移动速度为光速的光子,说白了就是‘打不过就加入’,既然无法突破光速,那我就成为光速。
可贝蒙斯坦凭什么呢?
有质量的实体,那是几万吨,靠啥来达到光速啊?
能耗怎么算?
想不明白!
可能希卡利能讲清楚吧,不过必然伴随着一大堆的专业术语,不下功夫苦读一番,别说加入讨论了,光是听懂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虽然不懂,但迪迦也能猜测出个一二,无非是空间、时间这种,与光速密切相连的因素,首当其冲的怀疑目标就是贝蒙斯坦腹部的吸盘。
这玩意吸力能扭曲周围的空间,说不定还有其他用处。
迪迦心中想着,速度亦没有落下,一路狂飙突进,一点点的追上了前方的贝蒙斯坦,然后在赶上贝蒙斯坦的一瞬间,骤然实体化,双手一把抓住了贝蒙斯坦。
高速奔跑着,旁边突然来个人撞你一下,结果就是很大可能的失去平衡的摔倒,即便稳住了身形,也会被推的偏移了原本的轨迹。
贝蒙斯坦也不例外,扁平的身躯当即向着一侧斜去,而那个方向上,有着一颗缓慢转动着的小行星。
依照这样的速度撞上去,怕是双方都不会太好。
贝蒙斯坦紧急刹车,但还是没能完全刹住,如流星一样砸在了小行星的表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