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精准识人,重塑基层
爱跳的小袋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0章 精准识人,重塑基层,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爱跳的小袋鼠,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昌州支持省委决策,主动对照平台项目落实情况,调整一批‘只报不动、只挂不干’的干部。”
可刚开完会,组织部名单送上来时,他的秘书忍不住一皱眉:
——上面有三个“熟人”,两个“牌桌常客”。
书记沉默良久,最后拿笔,签了字。
只留下一句:
“从项目里选人,比从圈子里提人要干净得多。”
而在江陵,真正的阻力才刚开始显现。
副市长周志远原本掌管科技口,是本轮工程推进负责人之一。
但在县域干部提拔系统落实后,他手下原本打算提拔的两名干部被刷了下来,换上来的,是两个他并不熟悉的“工程带头人”。
市委组织部答复:
“按省里项目推进实际表现计入推荐名单。”
周志远当即向市委书记抱怨:“这不是组织程序不透明,是在削我权力。”
书记却摆了摆手:
“不是削你,是让你跟省委看的是同一张表。”
赵建国这边,也看到了最新的一批“县域表现统计”。
他在一份汇总上批示:
“干部结构决定推进效率。谁推得动,谁就往上走。”
“任何干扰组织程序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问责。”
省委办公厅随后发文:
《关于进一步强化县域干部与项目推进挂钩管理的通知》
明确规定:项目落地单位不作为主导的干部提拔,由省委组织部与制度办另行抽查核定,凡干扰推荐名单者,一律暂停干部使用权限。
这一纸文件,给所有人都泼了一盆凉水。
当晚,李一凡在办公室召见了林晓峰。
“中微平台二期资金马上批下去。”
“我需要你在筛选配套企业的时候,把那些‘地方指定’‘非系统提报’的名单,全部打回来。”
林晓峰点头:“书记,这一轮动静不小,各地都想趁着新机制推人,塞关系户。”
李一凡冷冷一笑:
“制度的门一开,最先进来的不是干事的人,是钻空子的人。”
“所以,咱们就从基层开始,打一轮‘阳奉阴违式改革’的清理战。”
几天后,李一凡主持召开“县域干部结构专项会议”。
这是全省第一次在省委层面,就“基层干部提拔与改革执行力挂钩”召开专会。
参会的,除了省委组织部、制度推进办负责人,还有——每一个试点地市的市委书记。
李一凡开门见山:
“我们不是搞运动式提拔,也不是走形式。”
“制度在平台,干部在县里。”
“谁把县域干部盘活了,谁就掌握了全省改革的实际执行力。”
会议最后,他拍板一句:
“我们要建立一套新的‘县级干部成长路径’。”
“项目是基础,组织是通道,提拔要从干出来、顶上来的干部中走。”
赵斌默默写下会议要点。
这,或许就是潇湘干部体系,下一轮真正的洗牌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