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正在商议,边疆官吏来报:“王师已经抵达繻葛,三座营寨相互连接,绵延不断。” 郑庄公说:“只要攻破他们其中一座营寨,其余的就不足为惧了。” 于是,他派大夫曼伯率领一军作为右拒,派正卿祭足率领一军作为左拒,自己则率领上将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祝聃等人,将 “蝥弧” 大旗树立在中军。祭足进谏道:“‘蝥弧’大旗是我们战胜宋国和许国时用的。‘奉天讨罪’,用来讨伐诸侯还可以,用来对抗天子就不合适了。” 郑庄公恍然大悟:“我竟没想到这一点!” 随即下令用大旗替换 “蝥弧”,仍然让瑕叔盈执掌,将 “蝥弧” 放入武库,从此不再使用。高渠弥说:“我观察周王,他颇为懂得兵法。这次交战,与往常不同,我建议摆出‘鱼丽’之阵。” 郑庄公问:“‘鱼丽阵’是怎样的?” 高渠弥解释道:“二十五辆甲车为一偏,五名甲士为一伍。每车一偏在前,另外用二十五名甲士跟在后面,填补空缺和漏洞。一旦车上有人受伤,伍中的人就立即补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个阵法极为坚固严密,易于取胜,难以失败。” 郑庄公夸赞道:“好!” 三军渐渐逼近繻葛,便扎下营寨。

桓王听说郑伯出兵抵抗,愤怒得难以言表,恨不得亲自出战。虢公林父赶忙劝谏制止。第二天,双方各自排开阵势。郑庄公传令:“左右两军,不可轻易行动。只等中军大旗挥动,便一齐进兵。”

桓王事先准备了一番指责郑国的言辞,一心等着郑君出来答话,好当阵数落他一番,挫一挫郑国的锐气。然而,郑君虽然列好了阵势,却只是守住阵门,毫无动静。桓王派人前去挑战,却无人回应。一直到了午后,郑庄公估计王师已经疲惫懈怠,便让瑕叔盈挥动大旗。左右两军听到号令,一齐擂响战鼓,鼓声如雷,士兵们个个奋勇向前。且说曼伯率军杀入左军,陈军原本就没有斗志,瞬间便四处奔逃,反而冲乱了周军的阵脚。周公黑肩根本无法阻拦,只得大败而逃。再说祭足率军杀入右军,直朝着蔡国和卫国军队的旗号冲去。蔡卫两国军队抵挡不住,各自寻找退路,四散奔逃。虢公林父手持宝剑,站在车前,约束士兵:“如有擅自行动者,斩!” 祭足见状,也不敢贸然逼近。林父于是缓缓后退,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再说桓王在中军,听到敌营鼓声震天,知道对方出战了,连忙准备迎战。却只见士卒们纷纷交头接耳,队伍很快就乱了起来。原来,他们看到了溃败的士兵,知道左右两营已经失利,连中军也站不住脚了。此时,郑军如墙一般压了过来,祝聃在前,原繁在后,曼伯和祭足也率领得胜之军,合力围攻。战场上杀得车翻马倒,将领阵亡,士兵死伤无数。桓王连忙传令迅速撤退,自己亲自断后,边战边退。祝聃远远望见绣盖之下,料想那就是周王,便用尽眼力瞄准,一箭射去,正中周王左肩。幸好周王身上铠甲厚实,伤势并不严重。祝聃催车前进,就在这危急时刻,虢公林父赶来救驾,与祝聃展开交锋。原繁和曼伯也一齐上前,各自施展英勇。忽然,郑军中军响起急促的鸣金声,于是双方各自收兵。桓王率军退到三十里外下寨。周公黑肩也赶到了,哭诉道:“陈人不肯出力,才导致战败。” 桓王满脸羞愧地说:“这是我用人不明的过错啊!”

祝聃等人回军后,见到郑庄公说:“我已经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周王吓得胆战心惊,我正打算追赶,活捉他。为什么要鸣金收兵呢?” 郑庄公说:“本是因为天子不明事理,将我们的忠心视为怨恨,今日迎战,实在是万不得已。依靠诸位爱卿的力量,能够保全国家社稷就足够了,怎敢有更多的奢求!依你所说,将天子抓回来,我们又该如何处置呢?即便射中天子也是不可以的。万一重伤导致天子殒命,我岂不是背上了弑君的罪名!” 祭足说:“主公说得对。如今我们国家的军威已经树立,料想周王必定心生畏惧。我们应该派遣使者前去慰问,稍微表达一下殷勤之意,让他知道射中肩膀并非主公的本意。” 郑庄公说:“这次出使非你不可。” 于是,他命令准备十二头牛、一百只羊,以及粮草等物,共一百多车,连夜送到周王营内。

祭足再三叩首,口中称:“犯下死罪的臣子寤生,不忍心看到国家社稷灭亡,才率军自卫。没想到军中疏忽,冒犯了天王。寤生惶恐至极!特派遣陪臣我,前来辕门请罪,恭敬地问候天王是否安好。准备了这些微薄的财物,权且充当劳军之用。恳请天王怜悯并赦免我们!” 桓王听后,沉默不语,面露惭色。虢公林父在一旁代为回答:“寤生既然知道自己的罪过,就应当从宽饶恕,来使可以谢恩了。” 祭足再次叩拜后退出,还逐一到各营,都问候了是否安好。史官写诗感叹道:“漫夸神箭集王肩,不想君臣等地天。对垒公然全不让,却将虚礼媚王前。” 髯翁也写诗讥讽桓王,不该轻易兴兵讨伐郑国,结果自取其辱:“明珠弹雀古来讥,岂有天王自出车?传檄四方兼贬爵,郑人宁不惧王威!”

桓王兵败回到周国,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他便想要传檄文到四方,共同声讨郑寤生目无天子的罪行。虢公林父劝谏道:“大王这次轻易出兵却丧师辱国,如果传檄文到四方,这是自己宣扬自己的失败。诸侯之中,除了陈、卫、蔡三国,大多与郑国有交情。征兵恐怕不会有人响应,只会被郑国耻笑。况且郑国已经派祭足前来劳军谢罪,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赦免他们,给郑国一条改过自新的路。” 桓王听后,默默无言。从此,他再也不提讨伐郑国的事了。

再说蔡侯因为派兵跟随周王讨伐郑国,在军中探听到陈国发生篡乱,国人都不服公子佗,于是便率领军队袭击陈国。不知道这场战事的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绝美总裁的超级保镖

幕九阳

一人:我每天都可以顿悟

蜗牛也看书

哥几个的逆袭人生

中二青年

明明财富自由,咋就成妻管严了?

琳宝睡不醒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甜撩心宠

冷亦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