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廷议
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章 廷议,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场有南京吏部的官员说道:“这位小友,就是罗翰林的弟子杨植杨树人,江北五府小三元。”随后就开始讲杨植三次来南京吏部“程门立雪”,罗翰林在同僚逼迫下终于收下弟子的故事。
众官老爷恍然大悟:就是他把罗呆子抬上去的!不由得多看了杨植几眼。
杨植拱手作了一个罗圈揖,口中道:“晚生第一次听记,没有经验,请前辈们多多担待!前辈们说你们的,当我们不存在!”
一口一个前辈、晚生!你工作时难道不应该自称标下或下官吗?
踏马的,我人生第一次高光时刻,怎么就那么多幺蛾子!
廖纪肺都气炸了,两位尚书的资历功劳都高过自己,又不好训斥。
见人差不多了,廖纪站出来,咳嗽一声道:“今日廷议主题是日本之征,大家畅所欲言!”
众人眼睛都看向乔本兵。却见乔宇谦虚地说道:“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我怕我先说,大家附和我!”
理是这个理,毕竟南京六部中除了南京兵部外,别的都是吃闲饭的,人财军政样样不管。只要乔本兵开口,就是一锤定音。
按照廷议潜规则,尚书一级的大佬不会先把话说开,而是让手下小弟先出头。于是一名御史站出来说:“我皇明天朝上国,抚育万方,岂可不对日本施于援手乎!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他人,成全自己!”
南京工部一位侍郎立刻反驳说:“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前淮扬灾民之忧,你看不见吗?”
既然日本使臣开了口,拒绝就是政治不正确,大明王朝脸面无光。
一个个打手先后出场,反方的意思大体如下:目前不宜动刀兵,拖个三五年再说,日本就消停了。
不料正方更政治正确,一名侍郎出列说:“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日本的孩子们在战火之中,我们能救一个是一个!”
杨植看得津津有味,他头一次见识大明的局委员扩大会议,心想这些官老爷不少是当过地方亲民官和带兵打过仗的,实操经验丰富,不至于只是辩经吧!
果然,打手们辩完经,大佬出场说干货了。
南京户部尚书邓璋有理有据:“据去过日本的人说,倭岛不用钱,不畜鸡豚,不通货,不食肉。天兵劳师远征,上了倭岛银钱不用,无粮无肉,半个月就会饿死,打什么仗!”
南京礼部尚书邵宝认为:“既然日本乞王师,就有为王师筹粮义务,吃眼前亏享长远福!苦一苦日本老百姓,骂名由明军来承担!反正我大明武夫已经臭名远扬,我就不信明军征日本还能比征安南时残暴!”
廖纪身为会议主持人,一直在控场掌握辩论节奏,并没有参与讨论。他是南京吏部尚书,上任后先调了南京各部门高官的档案看,对这些人的来历颇为熟悉。
议着议着,廖纪渐渐发现一个华点:表面上是说以拖待变,实际上就是不支持出师的邓璋等人,籍贯都是北直隶、山西、河南的;而明确说要援日的邵宝等人,都是来自南直隶的常州、苏州、松江。
至于四川、湖广籍官员比较少,形不成有效发言,只是左右拱火,起哄架秧子。
大明的朝士以江西籍官员居多,江西籍官员没有表态。
而福建、广东籍官员,势单力薄,纯纯看热闹。
这是什么情况?南京朝廷的官员已经进化到按地域结党了?比北京中枢先行一步呀!
难怪大家说南方是开放的排头兵,事事敢为人先!
只是为什么南直籍官员对征倭如此热衷?很费解呀!
就在辩论白热化时,东朝房外传来一阵小孩的啼哭声,众人收声愕然向户外望去,只见从窗户上探出一个发型奇特的脑袋,辨识度很高,不是日本朝天使宋素卿是谁?
宋素卿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攀住窗棂,对着屋里官老爷们大喊:“在此时,大人们讨论的每一刻钟,就有一百个日本小孩在战火中失去生命!天朝上国的君子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廖纪大怒,指着杨植喝道:“锦衣卫干什么吃的?你们除了听记,也要维持会场秩序!北京那么多次廷议哪有这种状况!你们南京锦衣卫平时无所事事,这点业务都办不熟练!”
杨植似乎非常惭愧,走过去对宋素卿大喝一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你的道德绑架手法非常拙劣,甚为可笑!日本国一贫如洗,你们活着与死去毫无区别,不如早死早超生,下辈子投胎我大明!”
宋素卿却是大呼冤枉:“我国并非一贫如洗!日本多金银,不劳天兵自带干粮!我们可以从天朝买粮供应天兵!”
咦?这个路子好像有可行性,是花钱乞师的另一种说法?一时间屋内众人心中开始另一种推演,连乔宇都睁开眼睛,打量杨植与宋素卿。
廖纪更是愤怒:敢情刚才的讨论都让日本使臣听到了!岂不是复前宋旧事,宋钦宗早上朝会,汴京城中午就议论纷纷,城外金兵下午就知晓!
这大明王朝的保密工作一塌糊涂,吃枣药丸!
廖纪怒发冲冠,不再给邵宝面子。他对屋内锦衣卫斥道:“令尔等将日本使臣拖出东便门!否则拿你们是问!”
两名锦衣卫懒洋洋地走出东朝房,把宋素卿拖出大院。
好好的一个廷议,流程走得乱哄哄的!大明廷议中打架、相骂并不少见,都是围绕主题来的。像今日这样,四处横生枝节的是第一次。
自太宗文皇帝迁都北京后,这南京朝廷真不堪入目,简直就是草台班子!
干啥啥不行,内斗第一名!早晚我大明王朝要死在南京朝廷这个草台班子手上!
再不散会,皇宫侍卫要来赶人了。廖纪看看更漏,转向乔宇道:“时间差不多了,本兵有什么要说的吗?”
乔宇犹豫了一下,说道:“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此时又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反正不急于一时,下次廷议再说!”
踏马的南京朝廷就没有一个省心的!
众人都看向廖纪。廖南京吏部尚书扫描众官,旗帜鲜明说道:“我反对征倭!
今年二月会试已过,数百名中试举子目前滞留北京,翘首企盼圣天子殿试!
天大地大,为国抡才最大!岂可为日本这点破事耽搁士子前途!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于戏!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无下戮矣!”
这番话一说出口,果然屋内鸦雀无声。确实圣上一直没有北上还都之意,今年的殿试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这要是再搞搞征倭,那些中试举子怎么办?
廖纪洋洋自得道:“今日廷议到此为止,会议纪要,我自会报告圣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