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朝廷为什么没钱
沧海茫茫粒米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朝廷为什么没钱,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对进士老爷一无所知。”杨植道:“哪天皇爷记不得这事了,人家马上就能原地升官。倘若他就地转到南京当个五品御史,弄你就像捏蚂蚁一样。”
张岳在北京或在南京,平时只和几个泉州籍进士文官来往,大概因为闽南语乡音的缘故吧。
今晚是张岳有生之年第一次和一个纨绔武官一起宴饮,徐天赐叫了三个妹子,把其中之一往张岳怀里一推。
福建是朱熹战斗过的地方,理学重镇,那里出来的读书人可想而知。张岳怀中抱着温香软玉,耳边听着甜言蜜语,眼里看着花容月貌,不禁目瞪口呆,问杨植道:“歹势啦,这合乎周礼吗?”
杨植笑着说:“公虾米,我的本经就是《礼经》,你放心,我来之前查了《礼经》,周公说可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植见张岳放开了,便问道:“张学正是泉州人吧!泉州是大明对外贸开放港口,海贸情况如何?”
张岳面带憧憬之色:“每日千帆竞发,船舶云集,外洋商旅络绎不绝!”
杨植很关心地问一些细节,但张岳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泉州港的运作不甚了了。
徐天赐插不上嘴,见冷落了自己,开口道:“杨兄弟莫非对海贸有兴趣?尚春是提督福建市舶府太监,一向在泉州,今年刚升为福建镇守太监,你若有心,我帮你牵线,自古太监、锦衣卫是一家!”
杨植却没有回答,笑咪咪反问徐天赐道:“徐指挥使对自己可还满意?”
徐天赐虽喝多了点,但人间清醒地说:“老爷子给我讨了一个指挥佥事后,前年就过世了,本以这辈子就这样,皇爷的恩典不又是随便给的。没想到我靠我自己,啊,不,在杨兄弟的协助下,我擒获朱宸濠死士三百,凭军功挣了一个指挥使!”
张岳贬到南京后,也听过沸沸扬扬的刘琅谋逆大案。乔本兵在南京城里大索几日,城门、街市口挂满了朱宸濠死士和刘琅家丁的人头,只是其中内情少为人知。听两人对话,竟然是面前两位锦衣卫的手笔,不由得对两人刮目相看。
却听杨植说:“你想不想位列三公,超过你的好大兄?”
徐天赐的老爸老魏国公徐俌已经过世,现任魏国公是徐天赐的兄长徐鹏举,徐鹏举因为也只有二十出头,没有担任南京守备大臣,目前给南京守备大臣成国公朱辅打下手,处于实习阶段。
按常理,徐天赐讨到指挥佥事就到头了,因为徐鹏举也有自己的儿子,要舔着脸向皇上讨指挥使给自己无望袭爵的非嫡长子们。
没想到天上砸下大馅饼,杨植以穿越者的优势事先知道朱宸濠往南京城里派暗桩,给徐天赐挣下这么大的军功。
徐天赐本以为自己一生的高光时刻只有六月中,往后就是继续混吃等死,除了在勋贵子弟增加吹嘘的资本。
没想到杨植居然说未来还可以立下军功,加三公三孤!
徐天赐一把推开怀中歌女,凑到杨植跟前,急不可耐地问道:“计将安出?人说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你真的有办法?”
张岳撇了撇嘴,这踏马的武夫瞎了眼,我是正牌进士!为什么不来问我?
却见杨植手指自己,对徐天赐说道:“你的功劳,张学正也要出一分力!”
张岳怒道:“不要叫我张学正,我张岳字维乔,号净峰!以后请叫我张净峰!”
“好的,张学正。”杨植随口应道,却问在座的二位。“你们看,大明是穷还是富?”
徐天赐没心没肺事不关己,自然没想过这个问题。张岳倒是皱眉思索,然后道:“大明开国以来,人口翻了一番,田地也是年年开垦,民众富庶,怎么朝廷越来越穷了?”
“昔年太宗文皇帝养兵百万,五征漠北,又修《永乐大典》,还营造北京城、武当山,凡此种种,你们觉得现在的朝廷有钱搞这些当中的任何一项吗?”
张岳徐天赐目瞪口呆,他们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大明朝廷一百年后居然没有钱做事了,户部天天哭穷?
杨植没有多说,让两人回去想想。回程路上自然是杨植和徐天赐一路,向徐家走去。
路上徐天赐问道:“你对这个张学正好像很感兴趣,却不是因为他管你考评的原因!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杨植白了徐天赐一眼,道:“我是那种势利眼吗?我看中他,是因为他比你能打!”
明朝有个特点,常被后世忽视:那就是明朝的秀才、举人、进士,其中身上有真功夫,刀马娴熟的进士非常多。从杨植穿越以来,见过武功高强的文官就有好几个。
吉安知府伍文定、包括这个张岳,看身法看走路,和自己一样是练家子。就连得了肺结核病的王阳明,也是有功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