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司棋
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章 司棋,【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张一疯,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爱意在两人心中愈发浓烈。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男女之间的交往受到严格限制,但他们勇敢地冲破了这层枷锁,开始了私下的幽会。大观园成为了他们爱情的秘密花园,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便会偷偷相约在园中的某个角落,互诉衷肠。
第七十一回中,对他们的一次私会有详细描写。那夜,月色如水,洒在园中的小径上。司棋与潘又安在一处幽静的地方相聚,他们紧紧相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彼此。他们说着甜蜜的话语,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全然忘记了周围的危险。然而,他们的甜蜜时刻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吓得魂飞魄散,连家也不敢回,匆忙逃走。司棋得知此事后,又气又怕,气的是潘又安的懦弱,怕的是私情被曝光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她因此生了一场重病,在鸳鸯的劝解下,身体才逐渐康复。但她对潘又安的感情并未因此而改变,依然坚守着这份爱情。
他们的爱情具有勇敢和坚定的特点。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勇气难能可贵。司棋在面对私情被发现的巨大压力时,毫不退缩,坚定地承认自己与潘又安的感情,展现出了对爱情的忠贞。
然而,他们的爱情在封建环境中举步维艰。封建礼教对男女大防极为重视,未婚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他们的私情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抄检大观园时,他们的来往信件和信物被查出,司棋被撵出了大观园。回到家中,她又遭到母亲的打骂,母亲坚决不同意她与潘又安在一起,还想将她许配给别人。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们的爱情陷入了绝境。
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是一场悲剧,他们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但他们的爱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即使在黑暗的时代,也有人愿意为了爱情付出一切。
2.爱情挫折与坚守
潘又安逃走后,司棋的内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变化。起初,她又气又怕,气的是潘又安的懦弱,在关键时刻抛下自己独自逃走;怕的是私情被曝光后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又气又怕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焦虑之中,以至于一病不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司棋内心对潘又安的爱逐渐战胜了愤怒和恐惧。她开始理解潘又安的苦衷,毕竟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一旦私情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她坚信潘又安对自己的感情是真挚的,只是一时被恐惧冲昏了头脑。于是,她在病中依然坚守着这份爱情,期待着潘又安能够回来。
抄检大观园时,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彻底败露,她被撵出了大观园。回到家中,她又遭到母亲的打骂,母亲坚决不同意她与潘又安在一起,还想将她许配给别人。面对这些挫折,司棋没有丝毫动摇,她对爱情的坚守更加坚定。她对母亲说:“我是为他出来的,我也恨他没良心。如今他来了,妈要打他,不如勒死了我。一个女人配一个男人。我一时失脚上了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决不肯再失身给别人的。”这番话表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不会放弃潘又安。
后来,潘又安发了财回来找司棋。司棋满心欢喜,以为终于可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然而,母亲却依然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司棋选择了以死扞卫爱情。她一头撞在墙上,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爱情的执着。
司棋以死扞卫爱情的行为,具有深刻的意义。在那个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社会,女性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婚姻更是被视为家族利益的交换。司棋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是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挑战。她的死,不仅是为了扞卫自己的爱情,更是为了向那个黑暗的社会发出抗议,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真爱的渴望。虽然她的生命消逝了,但她的爱情故事却成为了《红楼梦》中一段永恒的传奇,激励着后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3.对迎春的主仆情
司棋对迎春的忠诚和照顾在书中多有体现。在“累金凤事件”里,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被奶妈偷去赌钱,迎春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不愿追究。司棋得知后,气愤难平,带着绣桔等丫头去找奶妈理论,言辞犀利地指责奶妈的偷窃行为,坚决要求归还金凤,一心维护迎春的财物和尊严。
还有一次,迎春的丫鬟们在园子里与其他丫鬟发生口角,被对方仗着人多势众欺负。司棋听闻后,立刻赶过去,站在丫鬟们身前,毫不畏惧地与对方对峙,强硬要求对方给出说法,成功维护了迎春丫鬟们的权益,也间接维护了迎春的面子。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她们的主仆情十分深厚。这种主仆情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司棋在迎春身边多年,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迎春对司棋的信任和依赖,让司棋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迎春。另一方面,迎春性格懦弱,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容易受欺负,这激发了司棋保护迎春的决心,她把维护迎春的利益当作自己的使命,始终坚守着这份忠诚与担当。
五、司棋的悲剧命运
1.命运的转折点
绣春囊事件和私情被撞破,成为了司棋命运急转直下的关键转折点。
绣春囊在大观园被发现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贾府上下如临大敌,决定进行抄检。这一事件使得原本平静的贾府变得风声鹤唳,也让司棋的命运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私情被撞破则是司棋命运的另一个致命打击。第七十一回,她与潘又安在大观园私会时,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吓得逃走,司棋虽在鸳鸯劝解下身体逐渐康复,但此事却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抄检大观园时,箱子里的同心如意、潘又安的情书被当众翻出,私情彻底败露。
这两件事的叠加,让司棋陷入了绝境。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绣春囊本就被视为禁忌之物,而她的私情更是违背了道德伦理。她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罪人”,失去了在贾府继续生存的可能。王熙凤对她进行审问时,她虽刚烈不屈,但也无法改变被撵出大观园的命运。从此,她从一个有一定地位的丫鬟,沦为了被人唾弃的对象,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2.被撵出大观园
私情败露后,司棋被王熙凤等人审问。她神色镇定,毫不畏惧地承认了与潘又安的私情,没有丝毫的退缩和隐瞒。王熙凤见她如此,也不禁对她的胆量感到惊讶,但封建礼教的规矩容不得私情存在,她下令将司棋撵出大观园。
司棋听到这个决定,心中五味杂陈。有对封建礼教的愤怒,她不明白自己追求爱情为何会遭受如此惩罚;有对大观园的不舍,这里曾是她生活多年的地方,承载着她的喜怒哀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离开大观园后,她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何去何从。
在被撵走的过程中,司棋强忍着泪水,保持着最后的尊严。她没有哭闹,也没有哀求,只是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周围的丫鬟们有的投来同情的目光,有的则带着一丝幸灾乐祸。司棋对这些目光毫不在意,她的心中只有对爱情的坚守和对命运的抗争。
这一事件对司棋的打击是巨大的。她失去了在贾府的地位和生活,失去了与迎春主仆相伴的情谊,更失去了在大观园中与潘又安曾经拥有的美好回忆。但她并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与潘又安在一起的决心。即便未来充满了未知和艰难,她也愿意为了爱情去勇敢面对。
3.殉情而死
司棋被撵出大观园后,回到家中,母亲坚决不同意她与潘又安的婚事,还想将她许配给别人,司棋却始终坚守着对潘又安的感情,坚决不从。
后来,潘又安发了财回来找司棋,他满心欢喜,以为能与司棋长相厮守。然而,司棋母亲依旧不松口,强硬地拒绝了这门亲事。司棋苦苦哀求母亲成全他们,可母亲不为所动。在这绝望的时刻,司棋心中的希望彻底破灭,她深知在封建礼教和母亲的阻挠下,自己与潘又安再无在一起的可能。于是,她毅然决然地一头撞向墙壁,瞬间鲜血四溅,香消玉殒。
潘又安看到司棋的尸体,悲痛欲绝。他被司棋的深情所感动,觉得自己若独活于世,有负司棋的一片真心。于是,他拿出小刀,毫不犹豫地抹了脖子,追随司棋而去。
他们殉情的原因,一方面是封建礼教的压迫,让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认可和成全;另一方面,是他们对彼此感情的忠贞不渝,在无法在一起的情况下,选择以死来扞卫这份爱情。他们的殉情是一场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对自由爱情的扼杀,也让人们看到了在黑暗时代中,人们为了追求真爱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4.悲剧的成因分析
司棋的悲剧命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性格、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性格因素上,司棋性格刚烈、泼辣且鲁莽,同时具有一定的特权思想。她身为迎春的大丫头,习惯了在紫菱洲说一不二,一旦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便会立刻采取激烈行动。“砸厨房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她想吃鸡蛋羹,柳家的拒绝后,她不问青红皂白就带人砸了厨房,这种鲁莽行为不仅得罪了厨房众人,也让她在贾府树敌众多。而且她的特权思想使她做事不考虑后果,只图一时之快,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社会环境因素方面,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司棋悲剧的重要原因。在那个时代,男女大防极为严格,未婚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虽然真挚,但违背了封建规矩,私情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绣春囊事件引发的抄检大观园,让他们的私情曝光,司棋因此被撵出大观园。封建家长的权威也不容置疑,司棋母亲不同意她与潘又安的婚事,她无力反抗,最终只能以死抗争。
人际关系因素也对司棋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司棋的鲁莽行为让她得罪了不少人,当她的私情被曝光后,那些对她有意见的人可能会趁机落井下石。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理者,严格维护封建礼教的规矩,对司棋的私情毫不留情地进行处理。而迎春性格懦弱,无法为司棋提供有效的庇护,使得司棋在面对困境时孤立无援。
综上所述,司棋的悲剧命运是性格、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她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抑,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追求自由和真爱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