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集回归汴京,清明上河图史记,竹晴园,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这平静的氛围,也引来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有一个叫陈贵的地痞无赖,平日里游手好闲,看到《清明上河图》如此受人关注,便起了贪心,想着若是把这图弄到手,拿去卖给那些达官贵人,自己可就能发一笔大财了。于是,他纠集了几个同样品行不端的同伙,趁着夜色,偷偷摸到了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地方。

好在张择端和几位一直守护着画卷的朋友早有防备,他们察觉到了动静,立刻警觉起来。当陈贵等人鬼鬼祟祟地靠近时,张择端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宵小之徒,竟敢打这《清明上河图》的主意,这可是咱汴京的宝贝,是大家的念想,你们休想得逞!”说着,便和朋友们拿起身边的棍棒,与陈贵等人对峙起来。陈贵等人见势不妙,本想硬抢,可看着张择端等人那坚决的模样,又有些心虚,犹豫了一下后,还是灰溜溜地逃走了。这一场风波,虽然有惊无险,但也让张择端意识到,必须要更好地保护好《清明上河图》,这可是汴京的希望所在啊。

此后,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张择端他们找来了一个更为安全隐蔽的地方存放《清明上河图》,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会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而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热情丝毫未减,每次展示时,依旧会有很多人赶来,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图,一边交流着对未来汴京的设想,憧憬着这座城市重新恢复往日繁华的那一天。

在这期间,有一位从外地赶来的商人,名叫孙正。他看到《清明上河图》后,被汴京曾经的繁华深深震撼,也被大家想要重建家园的决心所打动。他决定在汴京投资,先从一些简单的生意做起,比如开设一些小商铺,售卖生活用品等。他说:“我相信,汴京有着深厚的底蕴,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这里迟早会再次热闹起来,我也想为这出一份力。”孙正的举动,也带动了一些其他外地商人的加入,慢慢地,汴京的商业开始有了些许复苏的迹象,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北宋时期的繁荣,但这星星之火,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而那些文人墨客们,也没有闲着。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城中开办了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同时也讲述北宋的历史文化,把《清明上河图》里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之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也更加坚定了要为汴京的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张择端看着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心中满是欣慰。他时常会站在那片废墟之上,望着远方,想象着未来汴京重建后的模样,那林立的高楼,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就在眼前。他知道,这一路会很艰难,但只要大家都怀揣着那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汴京,一定会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彩,成为大宋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清明上河图》,也将永远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瑰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汴京的重建工作中来。一些工匠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始修缮那些破损的房屋和桥梁。他们以《清明上河图》里的建筑样式为参考,力求还原出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让这座城市在重生的过程中,依然保留着那份独特的韵味。

在修缮汴河上的桥梁时,老工匠陈师傅带着徒弟们,仔细地研究着画卷里桥梁的结构和细节,一边感叹着古人的智慧,一边精心地打造着每一个部件。“孩子们啊,这汴河上的桥,当年可是咱汴京的一大景致,来来往往的人都要从这桥上走过,可热闹了。咱们现在把它修好,以后啊,还会有那样的热闹场面的。”陈师傅满怀期待地对徒弟们说道。徒弟们听了,都干劲十足,认真地跟着师傅忙活起来。

同时,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一位名叫周文的学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将《清明上河图》里所展现的民俗、节日等内容整理成册,并且配上了详细的解说,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汴京百姓的生活方式。这本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大家争相传阅,对北宋文化的认知也更加全面了。

而在民间,各种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有擅长绘画的人,模仿着张择端的风格,创作出一幅幅展现北宋汴京不同场景的画作;有精通刺绣的女子,将《清明上河图》绣成精美的绣品,远销各地,让更多的人知晓了汴京曾经的辉煌;还有一些木雕艺人,把画卷里的人物、建筑雕刻在木头上,制成各种精美的摆件,成为了人们喜爱的物件。

张择端看着这一切,深感自己当初带回《清明上河图》的决定是多么正确。他也越发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要继续守护好这幅图,让它持续发挥作用,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

然而,重建汴京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工程的推进,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一些原本参与投资的商人,由于各种原因,开始减少投入,这使得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不得不暂停下来。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困境,愁眉不展。

但汴京的百姓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纷纷自发地捐款捐物,力所能及地为重建贡献力量。一位卖菜的老妇人,把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一点积蓄拿了出来,交到负责重建事务的人手中,说道:“我这一辈子都在汴京生活,看着它从繁华变成这样,心里难受啊。现在有机会能让它好起来,我这点钱虽然不多,但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能帮上点忙。”像老妇人这样的百姓还有很多,大家的这份心意汇聚在一起,又让那些停滞的项目慢慢有了继续推进的动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汴京的面貌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街道上,有了更多新修缮好的房屋,一些商铺也重新开张,虽然规模还不大,但已经能看到往日繁华的些许影子了。孩子们在街头嬉笑玩耍,大人们忙着各自的营生,那幅《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热闹景象,仿佛正一点点地在现实中重现。

张择端依旧会定期拿出《清明上河图》展示给大家看,每一次展示,都会吸引众多的人前来。大家看着那画卷,再看看眼前正在慢慢变好的城市,心中满是感慨与自豪。他们知道,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成果,也是《清明上河图》所带来的精神力量的体现。

岁月流转,张择端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忙碌与期待中慢慢老去,但他的目光始终坚定地看着汴京的发展。他知道,自己可能看不到汴京完全恢复北宋时期那般辉煌的那一天了,但他相信,在后人的努力下,这座承载着无数回忆与希望的城市,一定会再次闪耀出属于它的璀璨光芒,而《清明上河图》也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大宋历史长河中不朽的传奇,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家园、为了传承文化而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择端都紧紧守着《清明上河图》,他把这幅画托付给了那些和他一样热爱汴京、珍视历史的人,希望他们能继续让这幅画发挥它的价值,让汴京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而汴京的人们,也怀着对张择端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憧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新的篇章,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承载着北宋的辉煌记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明末的王朴

云上朱雀1

逆徒,你还要忤逆为师多少次?

暮霭烟尘

杜克流:从希腊开始

丑兔

神陨重生

天机墨客

秦天师,你究竟有几个好哥哥

惠祖

五儿一女被卖,重生娘亲天下无敌

云卷云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