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 集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史记,竹晴园,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传世之作
晨曦透过斑驳的宫墙,洒在通往大殿的青石路上,张择端怀揣着那卷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的《清明上河图》,一步一步朝着皇帝所在的宫殿走去。他的心跳随着脚步的节奏起伏,既有即将面圣的紧张,又怀揣着能让皇帝洞悉画卷深意、从而重视当下危局的期待。
进入大殿,那庄重又奢华的氛围扑面而来,两旁的侍从站得笔直,眼神中透着威严。张择端行至殿中,恭敬地伏地行礼,而后双手高举那画卷,朗声道:“陛下,微臣张择端,特来献上此《清明上河图》,望陛下笑纳。”
皇帝微微抬手,示意身边的宦官上前接过画卷。那画卷在宦官手中缓缓展开,一点点呈现在皇帝的眼前。起初,映入眼帘的是汴京城外那宁静又热闹的乡野之景,田间劳作的农夫、赶着毛驴的货郎,还有那潺潺流淌的小河,河面上船只往来,船夫们吆喝着号子,岸边的柳树依依,仿佛在微风中轻舞。皇帝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惊喜,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他仿佛看到了大宋疆土上最平凡却又最动人的烟火气。
随着画卷继续展开,汴河之上的虹桥出现在眼前,桥上人来人往,有挑担的小贩,有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贵人,还有那驻足观看河景的孩童,摩肩接踵却又秩序井然。桥边的店铺琳琅满目,酒旗飘扬,阵阵欢声笑语似要从画中传出。皇帝不禁微微前倾身子,看得愈发专注,那繁华的汴京仿佛就在眼前鲜活了起来,他仿佛能听到市井间的嘈杂声,闻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各种食物香气。
再往后,便是汴京城里那热闹的街市了,各类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里五彩的绸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药铺前伙计正给人抓着药,还有那说书的茶馆里坐满了听书的百姓,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勾栏瓦舍中,隐隐能瞧见台上歌舞伎曼妙的身姿,台下众人如痴如醉。这一幅汴京盛景图,尽显大宋的繁荣昌盛,皇帝的脸上渐渐浮现出满意的笑容,沉浸在这画中世界,久久不语。
张择端见状,心中稍喜,觉得皇帝是被这画卷所吸引,定能领会到自己更深层次的意图了。待画卷完全展开,他便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起自己创作的过程:“陛下,微臣耗时数载,遍访汴京各处,用心记录下这城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只为绘出我大宋都城的繁华全貌。从那城外的阡陌交通,到城内的市井烟火,每一处皆为微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后细细勾勒于这画卷之上。”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仍未从画卷上移开,似乎还在回味着那画中的种种精彩。张择端接着说道:“陛下,然微臣绘制此图,并非仅为展现这繁华,更是想让陛下看到,在这看似歌舞升平之下,实则隐藏着诸多危机啊。”
皇帝听闻此言,这才缓缓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疑惑,示意张择端继续说下去。张择端指着画卷上的一处角落,那里画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蜷缩在街边一角,眼神中满是无助与茫然,他说道:“陛下,您瞧,虽我汴京繁华,但仍有穷苦之人在这城中艰难求生,贫富差距渐显。”
又将手指移到画中一处城门口,那里有一队士兵,可那士兵的盔甲已有些破旧,神情也略显疲惫,“再者,我大宋的戍边之军,装备与士气也有可忧之处,如今那金兵屡屡犯我边境,实乃一大隐患啊。”
皇帝听着张择端的讲述,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陷入了沉思之中。那原本沉浸在繁荣景象中的心境,此刻多了几分凝重。他再次看向那画卷,目光在那些张择端所指出的细节处停留,许久之后,皇帝缓缓开口道:“此画乃传世之作,朕定会好好珍藏。”
张择端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喜悦,以为皇帝已然明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知晓了这画中隐藏的危机,会有所警醒,去积极应对当下的局势了。可还没等他这喜悦之情完全蔓延开来,皇帝接下来的话却如一盆冷水,直直地浇在了他的心头,让他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皇帝说道:“朕会将此画作为我大宋繁荣的象征,让后人永远铭记。至于金兵之事,朕自有应对之策。”那话语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皇帝只是把这画当作了彰显大宋昌盛的物件,对于那潜在的危机,并没有打算真正重视起来去改变什么。
张择端满心的失望,却又不敢再多言,只能再次伏地行礼,告退离开皇宫。他脚步沉重地走出那巍峨的宫门,望着那熙熙攘攘的街市,可此刻在他眼中,这热闹却仿佛与自己隔了一层纱,透着一种虚幻之感。
回到画室,那熟悉的墨香和满室的画卷、画具依旧在,可张择端却觉得一切都变得有些索然无味了。他坐在画案前,看着那尚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心中满是无奈。自己耗费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本想着能借这幅画给皇帝提个醒,让朝廷早做准备,挽救这潜在危局,可如今看来,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手指摩挲着画卷的边缘,那宣纸的质感在指尖划过,仿佛也在诉说着它的不甘。张择端深知,这幅画已然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它承载着自己对大宋的热爱,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还有对这国家命运的担忧。即便皇帝没能理解,即便当下的局势如此令人忧心,他也不能就此放弃。
他拿起画笔,却又顿在空中,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皇帝那不以为意的神情,还有那朝堂上大臣们对于金兵之事争论不休却又难有决断的模样。许久之后,他才缓缓落下笔,在那画中的一处集市旁,添上了几个神色匆匆的路人,那路人的脸上带着一丝慌张,仿佛在传递着一种不安的气息。
张择端一边画着,一边喃喃自语道:“这大宋的繁华,怎能如此轻易就消逝啊,哪怕无人在意这画中的警示,我也要将这真实的一切记录下来,让后世之人知晓,曾经的我们,经历过怎样的昌盛,又面临过怎样的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