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 大结局,我从异乡归来,晋秦客,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帅师师在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一台节目:有一对复合后又闹了矛盾的情侣到一档综艺节目上求助,主持人问男方是谁求复合的?男方回答说是自己,因为心里觉得忘不了女方的好。主持人又问女方为什么答应男方的求婚?女方给了几乎和男方一样的答案,并说希望情感指导老师能够帮助改掉男方身上的坏毛病。
不知道观众作何感想,反正帅师师是一下子想到了许多。既然矛盾不可调和,就是彼此不合适,又为什么非得要求在一起呢?非得等到彼此感情耗尽再说再见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沉的是幡然醒悟后的决绝,无异于给了负心者一记响亮的耳光。她醒悟了决定用结束生命来惩罚自己,却不知这只会使亲者痛仇者快。
情侣间吵吵闹闹本也无可厚非,只要不是触及彼此底线的事情,就要多一点包容心。但现在包容心没了,甚至连仅有的一点情感也在“小作怡情”中作没了,还强求复合又有什么意义呢?
恋爱时一方为了获得另一方的好感,不惜下血本,把忍耐和表演进行到底,而一旦对方认可,看到了对方的“黑点”,便不再忍耐,从此恋人成怨人。怨谁?
人们的身边就有这么一类人,就喜欢被人追,不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追求自己,只要有一种帝王感觉就坦然接受,陶醉于甜言蜜语,注重花样表白,好像越轰轰烈烈就越美好。殊不知,没有谁会永远如此,昙花一现就是很好的例子,结局大多黯然失色。
这也就罢了,大不了吃一堑长一智,问题是那些所谓吃“回头草”的马,始乱终弃把感情投到别处,等到别处那位把他的新鲜感榨干了,他又转回来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的求复合,这一头心一软答应了,一边心里还在幻想着美好的未来。米饭夹生了再热,也不再是原汁原味了,爱情亦是如此,所以善良的你一定不要心软,否则再一次的背叛不会太远。
听父亲说,自己小时候就与众不同,别的小孩放学了满世界疯玩,只有她搬一个凳子,坐在家门口看报纸。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啊,且不说能安安静静坐稳凳子已经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还拿着报纸像大人一样看,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那些扛着锄头路过的大人就很好奇,有识字的走过来看看报头,就会叫起来:“《人民日报》啊!你个小屁孩能看懂吗?”也难怪他们惊讶,要知道这份报纸可是各级领导手中的宝啊!接下来的问话就有些讥讽的语气了:“小帅,你能认全报纸上的字吗?”“小帅,你讲讲报纸上写的都是啥?”……父亲把这段情形描述给别人的时候,她已经上了中学,看他说话的神情颇有些自豪,那意思仿佛在告诉别人“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孩子?”。对此她是很有些怀疑的,总觉得父亲描述时掺杂进夸张的成分了。
如今再想起当年的事情,她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了,经过这么些年社会的打磨,她早已没有了年少时好高骛远。
金凯枝领着儿子楚天骄到市内一家儿童乐园玩,孩子的天性使他对那些游乐设施留恋不舍,金凯枝就一样样让他玩一遍,不过她的关注点和儿子的不一样,多年经营形成的习惯,使她对游乐场的营业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她发现由于这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投入越来越不计成本,如果自己名下的晚晴公司增加这类项目,让老人舒心,让孩子快乐,老少咸宜岂不更好?于是她把电话打给了凯玲……
113在金凯枝的建议下,凯玲在晚晴康养公司的构架上,又增加了儿童乐园项目,一边是笑声震天,一边是静以养心,形成鲜明的对照。
凯玲征询老人意见时,老人普遍表示很欢迎,他们能从孩子身上感受到蓬勃的朝气,而孩子的家长倒没有什么意见,只要服务跟上去就行,这个回复也算是两厢情愿。
凯玲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文化生活还是较为艰苦的,电影是各村轮放,不知啥时候能看上,赶上下雨天更是直接取消了放映。收音机是要消耗电池的,所以听完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就被大人锁起来了,想听个评书连播也只能等着大人。后来她发现只有村里订的报纸还能及时更新,村里有两个阅报栏,其中一个就立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几乎每天都会更换新报纸,报纸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还有一份省报,正因为有这些报纸,没事时她就到阅报栏那里挨个浏览报纸,所以这里很快便成了她的乐园。换下来的老报纸有时会被管理员随意丢弃,就捡起来拿回家仔细琢磨。最让她着迷的就是《人民日报》,虽然磕磕巴巴认不了几个字,但是强烈的读报愿望使她提前学会了字典里使用,然后借助字典读完报纸。有时候看报累了还会在报纸上寻找乐趣,那时候报纸插图版画居多,就拿一张白纸蒙在上面描,或者模仿报纸上的印刷体练字,不管像不像,图个就是开心,自己觉得能安静看一会儿报纸就是一种享受。
听大人说有一年村里住进了好些解放军,这让她兴奋极了,从来都是电影里看到解放军英勇无畏的形象,真人还是第一次这么近的距离接触。便和一帮孩子围着战士们跑前跑后,第一次看到了真枪真弹。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家也住进了四个解放军叔叔,那一段日子谁家要是没住兵就跟欠缺点什么似的,后来才知道她们村住进了一个营,住户宽裕的清扫出一间屋,没空房子的和空房子不能住人的不算。解放军只是住,吃饭和操练还是回到部队的临时集合地点,真正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住好像也并不白住,解放军有空了还帮住户干些家务活呢!
村里驻军的那一段日子,她放学后不再掏鸟捕鱼,每天都是飞奔回家,先做完家庭作业,再跟着解放军叔叔读书看报,除了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外,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读报纸就顺溜多了。
有个叫小谢的兵,安徽来的,没事的时候就爱看个书报什么的。她放学回来就缠着他,他也大方,不光让她看,还教她认字。在他那里我又一次见到了《人民日报》,是他们小组学习时带回来的。谢叔叔先指定一篇文字读给他听,她就光顾自己读,读完了一抬头,看着旁边的人都在抿嘴笑,她那时不知道是自己读的破绽百出啊,就很生气的不理那些人。谢叔叔没笑,他耐心示范读一遍,让她再读,这回好多了,他又纠正了几个容易读错的字,直到记住为止。
可以说,她的小学阶段作文能力的提高,和《人民日报》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后来上中学了,升学考试内容上就有《时事政治》,因为自己经常阅读报纸,国内外大事早已了解了不少,所以做题时并没有感到多么困难。
红晴集团一步步走上正轨,金凯枝开始又一次当起了甩手掌柜的,相比于前一次,由于集团管理制度完善,她只需要调阅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审核即可。
有了大把空闲时间,她便把陪伴儿子成长当成了第一要务,可在内心深处,二猫当年的溺亡成了一根永远拔不掉的刺,她不允许自己一星半点的疏忽造成新的伤害……
这不,她刚刚给儿子报了一个爬山团,虽然陡峭的石壁令人胆寒,可儿子乐此不疲,金凯枝也就陪着爬山……
当第一缕朝阳洒向山顶的时候,金凯枝领着小天骄已经站在了这光辉里,儿子抬起头问:“妈妈,太阳咋那么新呢?”金凯枝笑着说:“因为昨天夜里她洗澡了啊!”“哦!那我也要洗澡……”“为什么呢?”“我也要像太阳一样每天都是新的!”“那可要多多努力啊!”“妈妈,我知道!”不知不觉说笑声就大了起来,这笑声在山谷里传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