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寄云书万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4章 科举,三国之季汉演义,遥寄云书万里,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民科和官科所考的东西也并不相同。
相较于官科来说,民科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的实操。
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杜绝有人钻空子的可能。
至于那些世家子弟,刘谌同样也允许他们参加科举。
世家是托举,同样也是桎梏。
别看世家光鲜亮丽的,但那只是针对主脉以及和主脉血缘相近者。
其余人也要受到主脉的压迫和剥削。
但即便如此,也要比普通百姓过的强一些。
也正因为如此,刘谌才愿意允许他们参加科举。
一旦他们察觉到自己能够通过科举,摆脱原来的命运,不受家族的盘剥也能够过上好日子。
那对于家族的忠诚度可就有待商榷了。
至于这些通过科举的人会不会像明清那样发展成反哺家族的存在。
刘谌一时半会儿倒不用特别担心。
因为这个时候的世家门阀政治还没有被完全打破。
这些人即便是通过科举做官,本家那些主脉依然会看不起他们。
而且刘谌也绝对不会像后世明清那样,对这些读书人极尽优待。
尤其是免税之类的东西,绝对不可能在大汉出现。
此次民科和官科加到一起,刘谌打算先取两百人,平均下来就是每科一百。
上万人中取两百人出来,这百分之二的录取率,说不上低,但也绝对不算高。
再加上那些世家子弟,只会让大汉的第一次科举变的更加残酷。
但这对于刘谌来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朝廷需要人才不假,可也没有那么多的官职给他们。
尤其是这二百人将来全都需要朝廷来供养。
从过完年的第一次初试,竞争就异常惨烈。
因为这可能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两百人,平均到每个县也就那么一两个名额。
不拼命怎么能行?
从正月到六月,总共需要进行三次淘汰。
最终会有将近一千人前往成都,参加最终考核。
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件事刘谌交给陈寿来负责。
原本刘谌是打算把这件事交给谯周的。
只不过从年前的时候,谯周就已经卧床不起了。
不光是没能参加宫廷宴会,就连册封太子这么大的事情都没能参加。
期间刘谌也到谯周府上探望过他一次,情况并不怎么乐观。
其余人当中,也就陈寿这个写了《忠良传》和《贰臣传》的人能够挑得起这个担子。
陈寿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激动之余也觉得责任重大。
大汉的第一次科举,做好了就是青史留名,做不好就是遗臭万年。
由不得他不认真对待。
所以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后,陈寿便事无巨细,样样亲为。
生怕哪里出了什么差错。
而在整个大汉都在为第一次科举忙碌的时候。
一架马车,缓缓驶入成都。
感受着外面热闹的气息。
车帘被轻轻撩开,露出一个少年的面容。
脸上带着朝圣一般的表情:
“成都,我终于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