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江南深度整合,财赋之源
土豆忘加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江南深度整合,财赋之源,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土豆忘加盐,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州府,一场激烈的冲突正在上演。
\"凭什么丈量我家的土地?这是祖传的田产,从来没有登记过!\"一位穿着华丽的士绅怒气冲冲地对着官府的丈量官员大喊。
丈量官员面无表情地回应:\"这是朝廷的'摊丁入亩'新政,所有土地都必须重新丈量登记,无一例外。请士绅老爷配合,否则我们只能请衙役强制执行了。\"
\"你敢!\"士绅拍案而起,\"我可是进士出身,有功名在身!你们这些小吏,竟敢对我无礼?\"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一队衙役在一位年轻官员的带领下赶到了现场。
\"下官苏州知府新任佥事张元,奉命监督'摊丁入亩'政策在苏州的实施。\"年轻官员亮出官印,声音洪亮,\"请问这位老爷有何不满?\"
士绅见是知府佥事亲自到场,语气稍缓:\"张大人,下官并非不愿配合朝廷政策,只是家中田产都是祖传的,一直按规矩缴纳税赋,何必再丈量一次?\"
张元冷笑一声:\"按规矩缴纳税赋?据我所知,贵府名下应有良田三千亩,但实际上报税的只有八百亩。其余的田产,不是挂在佃户名下,就是以'学田'、'义田'的名义逃避赋税。这次丈量,就是要把这些隐匿的田产都登记在册,按实际面积征税!\"
士绅脸色大变:\"这...这是污蔑!下官清白一生,怎会做这种事?\"
\"清白?\"张元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你家管事的供词,详细记录了你家隐匿田产的手段和数量。如果你还不配合丈量,我就只好按照《大明律》,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将你拿问了!\"
士绅见事情败露,顿时瘫软在椅子上:\"大人饶命!下官知错了,这就配合丈量...\"
张元满意地点点头,对丈量官员说:\"继续你们的工作,务必做到公平公正,一亩也不能少!\"
\"遵命!\"丈量官员们齐声应道。
这时,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从远处跑来,跪在张元面前:\"大人救命啊!我们是这位老爷的佃户,听说朝廷要丈量土地,他就要赶我们走,说是要收回自耕!\"
张元眉头一皱:\"又是这种伎俩!\"他转向士绅,厉声道:\"朝廷新政明确规定,丈量土地时,佃户有优先承租权,地主不得随意驱逐。你这是明知故犯!\"
士绅顿时哑口无言。
张元对农民们说:\"你们放心,只要按时缴纳租税,就可以继续耕种这些土地。如果地主敢强行驱逐,可以直接到府衙告状,我会给你们做主!\"
\"谢大人!谢大人!\"农民们感激涕零。
苏州城内,一座规模宏大的丝绸作坊内,机杼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我们新建的'苏州御用丝绸厂',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经营。\"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向几位商人介绍道,\"朝廷出资三成,负责监督和质量把关;你们民间出资七成,负责具体经营和销售。利润按投资比例分成。\"
一位富商问道:\"这与以往的作坊有何不同?\"
官员解释道:\"最大的不同有三点:第一,规模更大,我们集中了上百名最优秀的织工,统一生产;第二,采用了宋应星先生提出的'分工协作'方法,将丝绸生产分为选丝、煮丝、染色、织造等多个环节,每个工人只专注于一个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引入了'股份制',你们每人按投资比例获得相应的'股份',年底按股份分红。\"
\"股份制?\"另一位商人疑惑地问,\"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官员耐心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作坊分成一百份,朝廷占三十份,你们七人每人占十份。以后无论盈亏,都按这个比例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都是主人,都会尽心尽力,而且风险也分散了。\"
商人们听完,纷纷点头称是:\"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我们愿意一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