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谆谆教诲(3)
用户4380049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谆谆教诲(3),河西河东,用户43800499,爱尚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河西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懂事了许多,他听过母亲的教诲后, 相信共产党是最伟大的党,一定会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公平、民主的国家,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只要有知识、有能力,就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就是他的信念,是他心中的星星。
他该怎样规划这一生? 现在应从哪里做起? 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目标定为一是考大学,二是当作家,这就是他的理想,他心中的标杆。
他要为父母而坚强地活下去,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天,他打起精神,参加了生产队里的劳动。
为了激励、提醒自己,黄河西在家中东屋的南山外墙上,用白色粉笔 写上“大学”“作家”四个字。四个字呈四方形排列,“大学”在上边,“作 家”在下边,每个字的大小约三十厘米见方。
东屋的南山外墙,虽然不是最明显的地方,但也是每天不止一次可以看到的地方,进出厕所须从东屋的南山外墙边经过,走出厕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东屋的南山外墙,从家门口进来,不用斜眼就能看到东屋的南山外墙。 南山外墙上有什么细微变化极容易被人发现。
四年前,黄河西刚刚初中毕业的时候,他白天想着上高中,夜里盼着上高中,但是,学校的老师和村里的干部都传着说,上高中只论推荐,不 论考试。如果这种说法准确的话,无疑他就被排挤在高中的大门之外,他心急如焚,坐卧不宁。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的初中同学都接到了高中入学通知书,可他到处寻找也找不到他的入学通知书,他见人就问 他的入学通知书在哪里? 所有的人都不说话,只摇头。正当他急得要哭的时候,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笑吟吟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老翁对他说,不要 乱找入学通知书了,在你家东屋的南山外墙上写上“高中”两个字,你的通知书就有了。他忙问,真的? 老翁颔首并说,真的!他一听大笑起来。 他笑醒了,发现是一场梦。
他不信鬼神,也不信宿命,但第二天,他还是按照梦中老翁指点的方 法,在东屋的南山外墙上一处平整的地方,用粉笔写上了“高中”二字。 他每天都有意无意地看上“高中”几次。他家的厕所一旁有个粪坑,在他下到粪坑里起粪的时候,向外扔一下粪,就看一眼“高中”两字。半月之后, 他如愿以偿,走进了全县的最高学府——华凯一中。
这一次,是他听了母亲的教诲之后,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考虑,为自 己选定了一生的目标。于是,他把“大学”“作家”写在南墙上,盼望也像上高中时那样,梦想成真,将来跨入大学,成为作家。
他的人生目标已经选定,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他从一位老高中毕业生那里,借来一套老高中课本,他发现,这套老课本比现在的高中课本知识深得多,而且内容也多很多。他如获至宝,下决心将其看懂吃透, 并把重点放在语文、数学上。
后来,他去了一趟县城文化馆。在文化馆里,他看到了很多文学作品。 通过一个朋友,他找到一名图书管理员,这位管理员对他很热情,同意他借阅小说等书籍,每次可借阅三本,月初借书,月底还书,然后再借。
他有了一套好课本,又借到了小说,便如饥似渴地学习开了。
他加班加点地看书学习,早起上工之前学习一个小时,晚饭之后学习两个小时,每天学习不少于三个小时。
他若看小说,每天至少要看五十页,并且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故事都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再反复读,认真背记。如果学习课本里的知识, 就认真做习题,每天做七至十道练习题。
他越学越感到知识贫乏,越学兴趣越高。他每次进出厕所,每次走进家门,都不由自主地看一眼“大学”“作家”四个字,它们好像有强大的吸引力,牵动着他的心,吸引着他的眼球;它们也像闪闪发光的星星,照耀着他前进的路,给了他很大的动力。
有一天晚上,黄河西刚吃过饭,正准备进屋学习,大队长的儿子——— 联中民办教师郭志达来了。
郭志达衣着讲究,头发油光,手中提着两瓶白酒和几样下酒菜。他一进门就乐哈哈地说:“河西,我想你了,今天咱俩喝几盅吧。”他一边说, 一边把酒和下酒菜放在院子中间的饭桌上。
黄河西见状,心情复杂,难以用语言文字形容。郭志达是大队长的儿 子,黄河西对有的干部子弟很反感,是看不惯他们骄横跋扈? 还是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把怨恨指向了他们?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他看见郭志达就有些不自在。还有,郭志达现在是联中的民办教师,如果不是他, 黄河西就很可能是联中的民办教师,是他抢占了自己的位置!黄河西想到 这里,对郭志达更加反感。
“现在不是年也不是节,喝什么酒啊? 你有啥事儿?” 黄河西对着郭 志达问道。
“嗨,多天不见面了,什么事情也没有,说说话吧。”郭志达说。
黄河西见他没有走的意思,也觉得他是大队长的儿子,又是联中的民办教师,与自己的年龄也差不多,两人小学、初中都是同学,他这么大人 了,带着酒和菜来家找我喝酒,我也不能太不给他面子,如果让他过分难堪,也不近人情,做事也不能太过分喽。黄河西想到此,便把他让进东屋, 把菜肴盛在盘子里,打开酒瓶,俩人对饮起来了。
他们边喝酒边聊天,东一句西一句地扯个不停。从郭志达的话里透露出:学校里学生不听话,教师不团结;他教学有一定困难,他对当民办教师不感兴趣;丁彦青想调走等等。他们一直喝到晚上十点多钟,直到郭志达有了醉意才结束。
像这样的酒场,后来又进行了两次。第一次、第二次喝酒,郭志达只喝酒,没说什么事儿。可是,到第三次喝酒的时候,郭志达就问起黄河西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 并让黄河西为他解答两道数学题。
黄河西突然明白了,世上真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原来,郭志达不是来闲喝酒,而是在利用他,向他讨教教学的方法哩,让他帮助解答数学题哩。郭志达遇到了不会解的数学题,又不愿求教于其他教师,只好拐着弯子来向黄河西求教。黄河西看透这些后,一种被利用被愚弄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有些生气,甚至想发火,想指着郭志达的鼻子大骂一通。他在心里 说,活该,你这个草包,靠爹当上了民办教师,本事不成,尸位素餐,我早就知道你不是当教师的料,现在有难题了来找我,你咋不去找你爹? 咋不去找公社教育组? 不是他们让你教学的嘛!公社教育组,你们咋不来看 看,这就是你们选拔的好教师,现在连普通的数学题也不会解答。黄河西在心里恨恨地说,我才不会帮他哩!
他想到这里,产生了泄私愤的快感。他看着他调侃道:“哎呀呀,你考上了民办教师,我没有考上民办教师,你不会解的数学题我怎么能会呢? 我有不会的地方该去请教你,咋会考上教师的人向没有考上教师的人求教呢? 我多日不看数学书了,这数学题我一时也想不起来怎么解答,待我想想,看看书再说吧。”
那天的酒场,到此就结束了。
过了几天,郭志达又来找黄河西,黄河西才给他解答了那两道数学题。
傍晚,黄河西下工回到东屋,见桌子上放了一摞书,其中有长篇小说, 也有小说月刊。他不知是怎么回事儿,拿起一本走到屋门口,正欲翻看, 突然妹妹河美跑过来,说道:“哥哥,这是丁老师让我带给你的书。”她一 边说,一边递给他一个信封,说:“这儿还有一封信哩。”
他接过信封,从中抽出一张信纸,只见上面写着:
河西哥:
我要调走了,调到城关公社北关小学。你方便时,可以到那里去找我。 现让妹妹给你带回几本书,望你喜欢,留作纪念吧。
丁彦青
七月三日
黄河西看完信,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不想让丁彦青调走,可是,他与 她仅是一般熟人关系,只不过做了一段时间的同事而已,他没有这个权力。 她给他捎来几本书,是对他有好感?希望他不忘学习、今后有好的发展前途? 还是她用不着这些书了,顺便把它们留给了他? 她在信中说,方便的时候可以去找她。他会去找她吗? 在她走之前见不见她? 一个又一个问号 在他心中浮现。
晚上,他又思考良久,一会儿想马上让妹妹河美陪他去联中见丁彦青; 一会儿又想让河美把她叫到家里来,与她再好好说一番话。最后,他拿定主意,觉得还是给她写封信为好。于是,他拿出一张方格纸,在上面写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